全球股市遭遇“黑色星期一”,美股、中房、欧债的深层次逻辑
美股、中房、欧债,这是敏感的领域,投资到这些领域,头脑要清醒,曾经繁荣不等于泡沫不大,我们来理顺一下由此引发的全球股市“黑色星期一”。
美联储是实际意义上的全球央行,美联储收紧银根,全世界流动性都收缩,对全球股市影响很大。19日,美财长耶伦警告说美债可能违约,这可是大雷,如果真正违约,很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。耶伦发声,全世界资本市场都紧张起来。
恒大危机是引线,香港市场周一地产股大跌,除了恒大事件愈演愈烈外,还与管理层对香港开发商提出了新任务有关,要求他们帮助解决可能破坏社会稳定的房屋短缺问题。香港的主要公用事业,大都掌握在地产商手中,这可以解释此次港股中不仅地产、银行、保险普跌,还有软硬公用事业类股票的下跌的原因。
香港市场地产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,甚至影响了大陆投资炒房,香港市场大跌就是因为中房遇冷。中国政府坚持房住不炒,不希望让房子成为中国经济的命门,肯定还要下大气力去整顿地产业。
耶伦警告,香港市场大跌,欧洲人肯定更担心自己的债务压力。“南欧五猪”经济增长压力本来就大,适逢疫情冲击了旅游业、餐饮业、航空业,财政收入压力更大。这个时候,法国遭遇“潜艇门”,法国撤回驻美、澳大使,紧张的政治关系更是为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,欧洲股市大跌顺理成章。
法国闹得越厉害,美国可能越高兴,已经没有冷战对手了,法国能倒向哪里?没有筹码可选,法国最终是哑巴吃黄连。法国把欧洲带乱,欧元对美元的威胁还小一些,美国还指望美元延续帝国的夕阳。
全世界都跌了,美国人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都知道持续上涨的美国股市受益于QE。QE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,美股也不可能永远上涨,永远的QE意味着长期衰退的美元,美元长期衰退意味美股逐渐衰落,先跑为敬,美股也就大跌了。
A股提前下跌过了,跨周期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,工具箱里内容丰富,短期波动之后,不至于长期萧条。远离地产、银行、信托板块,与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家居、家电、建材等行业也会有利空传出,还是要多考虑新基建里的机会,在新基建里找相对低估值的品种。#全球股市为何遭遇“黑色星期一”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