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充带动负极材料(硅基负极、PAA、CNT)增量预期,关注这几只产业链龙头即可!
目前新能源电动车两个痛点一是续航,另一个就是充电时间,这两个将是消费者后期购买参考的主要方向。快充应用则会要求负极材料升级,将更大比例掺混硅基材料,这就会带来新型负极粘结剂PAA的使用,还可能给导电剂市场带来变化。
未来快充渗透率有可能快速提高,预计新车型充电倍率可能从目前1-2C主流水平向4C充电升级,对应的充电时长可能从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;中高端新车型,明年快充渗透率有可能超过15%。
快充可能带来负极材料制造与工艺的改变,也会提高负极壁垒,进而提升中高端市场的集中度。
目前硅碳复合材料和硅氧复合材料是硅基负极的主要技术路线。快充地进一步发展,硅基负极会是未来快充方案下的良好选择。
快充可能加快新型粘结剂PAA的使用与替换,并加大导电剂使用。PAA材料体积热膨胀系数小,热扩散系数大,电池在充放电和高温状态下安全性更强,并具有良好的电解液溶胀率和稳定性。负极粘结剂目前总体供需比较紧张,未来PAA等新产品将开始应用,渗透率有望提升较快。
高性能导电剂碳纳米管(CNT)搭配硅基负极,有利于提升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,如果单壁碳纳米管成本下降,使用强度也将增加。
产业链投资建议:
电池负极粘结剂PAA:关注产能第一的回天新材(12.6万吨),弹性较大的硅宝科技
硅基负极建议关注:龙头贝特瑞、璞泰来,弹性较大的杉杉股份
导电剂碳纳米管关注:龙头天奈科技,弹性较大的道氏股份
碳纳米管复合材料:龙头沃特股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