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军动用“蜂群”战术,乌全境持续遭轰炸,士气民心面临崩盘
伊朗向俄提供无人机,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不过,俄伊官方层面并未承认,这可能是顾忌到西方国家的反应。通过“装糊涂”,西方找不到制裁伊朗的合理依据。
据俄媒称,俄罗斯已经从伊朗采购2700架无人机,第一批已经到货并用于乌战场,数量1750架。俄军动用“蜂群”战术,频繁放飞伊朗无人机袭击乌境内的基础设施,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。
前不久,乌总统泽连斯基称,乌克兰约30%的电力设施损坏,多座城市陷入黑暗。随着无人机的持续打击,目前乌克兰境内的局势更加糟糕,首次面临着全国性停电。
乌克兰首都基辅、哈尔科夫等城市开始限制无轨电车等公共交通,并减少了地铁车次。随着冬季的来临,乌克兰取暖问题日益凸出,可能会像欧盟国家一样渡过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季。
除了打击乌境内的基础设施,伊朗无人机大规模投入在前线,专门打击西方援乌火炮,包括“海马斯”多管火箭炮。由于伊朗无人机目标小,属于低慢小空中目标,再加上采用摩托车发动机,红外特征不明显,乌军防空系统很难锁定捕捉目标。
伊朗无人机自带50公斤重的战斗部,采用惯性和GPS民码/格洛纳斯组合导航制导,具备较为精确的打击能力,能够有效的摧毁地面目标,杀伤力不容小觑。从社交媒体发布的照片来看,伊朗无人机击中基辅的设施后,一个巨大的火球升起,其展现出来的威力不亚于导弹。
在伊朗无人机持续不断的打击之下,乌克兰人的士气民心面临崩盘。其中,伊朗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的噪音,已经成为乌克兰人挥之不去的梦魇。
未见其机,先闻其声,伊朗无人机发出的噪音犹如刺耳的防空警报一样,在不断的轰炸中带给乌克兰人巨大的疼痛。而在前线作战的乌军士兵也不堪其扰,手上缺乏有效的武器应对。即使是有名的“毒刺”便携式导弹,也很难将其锁定击落。
俄罗斯广泛的使用伊朗无人机,既能取得不错的效果,也能省下很多远程导弹。减少战争支出。自开战以来,俄罗斯已经发射大量的远程导弹,导弹的造价昂贵,如果长期依赖导弹,这将会极大的消耗俄国力。
伊朗无人机造价低廉,可以大规模的放飞,俄罗斯可以承受得起。对抗成本很低,这十分有利于维持战争的长期性。
(文/嘤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