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欧洲天然气价格跌至负值,现货,-15.78欧元/兆瓦时 。
之前期货价格持续暴跌,都说是万恶的美帝操纵,现货买不到,没货。
而事实上,大把货,都不要钱,还倒贴钱。
目前欧盟各国天然气平均储量,已接近容量的94%。
据计算,积压在港口的天然气,可能还需要等一个月时间,才能找到买家。
但是,这次欧洲TTF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,才跌至96.5欧元/兆瓦时,单日下跌15%。
个别合约一度跌到负值,并没有全部跌到负值。
期货、现货价格完全不对卯榫。
是不是期货根本就没用,完全是一个投机工具呢?
当然不是,绝对不是。
期货市场永远走预期,走在真实世界的前面。
这就是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。
这就涉及到信息永远不对称,和延迟效应。
没有任何机构、组织和个人,能够知道所有信息。
但是,如果期货市场参与的人数足够多,分布的地域足够广,那么就能够得到相对最多的信息。
这些信息,都是盲人摸象。
但是,无数人一起摸,就能大致摸得最“像样子”,摸出一个最接近真实的象的象。
当初战争才开始,市场就预期天然气供应会紧张,一路狂飙。
8月开始,持续暴跌,从最高价近380欧元/兆瓦时,一去不回头,至今下跌约75%。
暴跌的导火索,是俄罗斯宣布无限期停气。
靴子彻底落地,没了。
也就是说,之前市场预期了所有的预期,包括最恶劣的预期。
而且,市场参与的是人,人有情绪,涨跌总是会过头。
之前涨过头了,所以,后来北溪管道爆炸,依然照跌不误。
我这是事后诸葛亮。
事前我也是猪一样。
事中就猴子样,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。
但是,总有些天才,先知先觉,或者吃了豹子胆,蒙中了,最先往欧洲卖气,赚钱赚到无法呼吸。
后面跟风的,也还可以。
最后面这一批,就赔到裤衩都没了,就算知道不行了,货已经在海上了。
其实也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,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最聪明,不会接到最后一把棒。
问题是,现在港口排队,汪洋大海上还有一大批船,在风雨兼程。
从订货到装船到漂洋过海,要几个月。
所以,凡是做大宗商品交易大买卖的,都必须关注期货价格,但水平参差不齐,总是有亏有赚。
开始认为欧洲没气会冻死,显然违背常识,物以稀为贵。
那么,现在地狱价,后续供货就会减少,所以,期货市场并没有跟着现货走。
那么,很多人说,油多不坏菜,气多是灾难。
现在,有气没地方装,“煤气罐”装满了,但还是过不了这个冬天。
欧洲“煤气罐”很快空了,到时又没气灌了。
还是一个死。
其实也不对,以天然气用量第一大国德国为例。
天然气储备满量时,可供应256万亿瓦时电力当量,大致相当于该国一年能源消耗量的四分之一。
就是说,就算全部能源用天然气,也可以用3个月。
德国虽然和万恶的美帝一样,快崩溃了,但总还有核电、煤电、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、木柴之类吧?
当然,现货倒贴是暂时的,基本还是与期货价格挂钩的。
期货价格,不是万恶的美帝能够操纵的,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操纵国际市场价格。
不是不想,而是不能,原主要原因就是成交量太大。
如果能,那拜登就直接把原油打成骨折,通胀就降下来了,中期选举就多了好多胜算。
原油是通胀的传导源头,是大哥,天然气是小弟弟。
当然,源头的源头是美联储放水,滥印钞票,所以现在持续加息。
俄乌战争、沙特翻脸,都是插曲。
没有那么多大棋,没有那么多阴谋,尊重客观规律。
那么,以期货价格来看,还是贵,去年同期是65欧元/兆瓦时 。
那是不是欧洲人民用不起呢?
算100欧元/兆瓦时 。
1兆瓦时=1000度电。
按最新汇率计算,一度电约等于0.72元人民币。
很多人嘲笑欧洲领导人蠢,而他们显然是精英,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就可以做总统、首相的。
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。
总体来说,欧洲还是用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最好,又便宜又方便。
阀门一开,好气自然来。
但是,世界天然气总体平衡且略有富余,俄罗斯有气不能出,也是惨。
所以,早一向,普京说可以向德国供气。
德国说,谢谢,我们不需要。
战争没有赢家,希望世界和平,人民安居乐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