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2B行业从诞生到现在,在探索中曲折前行。
中国B2B历经了四个阶段——从1.0黄页阶段到2.0撮合阶段,到3.0自营阶段,再到4.0服务阶段,由于始终没有深入解决B2B交易问题,严重制约了产业互联网发展速度与成长规模。
起初,以阿里巴巴、慧聪网为首的企业开始B端交易的互联网化,到后来的找钢网等“找字辈”系列,从营销模式到交易模式的探索实践,有成功也有失败。
长期以来,由于B2B赛道的企业数量较少、行业覆盖面有限,对于如何打造B2B大平台和大生态一直没有切实的商业理论和可复制实践的商业模型。对于从何切入B2B更是百家争鸣。
由于以上三点原因致使中国B2B行业过去发展缓慢,直到2015年后,“互联网+”、“供给侧改革”等政策的启动为B2B电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。
加之近几年ToC 市场趋于饱和,资本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方向。
与此同时,国家大力推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,使ToB市场迎来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春天。
培育市场的环境有了,B2B赛道也迎来了更多企业入局,其中不乏字节跳动、腾讯、阿里、美团这些传统2C巨头。
目前主流的2B切入点有两大阵营:一是以金蝶用友为代表的ERP生产侧切入;二是以钉钉、企业微信、飞书为代表的协同办公侧切入。
以ERP侧切入的好处是从原料、采购、生产源头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,通过接入生产环节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,减少流水线的人效浪费;
以协同办公切入,可以从企业管理的视角使内部人员沟通协调效率提升,节省企业的管理成本,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。
以上两种切入方式目前已被广大企业所接受,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。其中,最为头疼的是:
一、企业购买的各种软件无法数据互联,每个软件都有数据沉淀但没有打通,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数据孤岛。
二、传统的B2B服务中缺少了企业同外部进行数据联通的平台或工具,导致无法形成数据闭环,更无法形成产业互联网。
三、缺少关键数据——交易数据。
针对企业服务互联问题,近期腾讯企微和阿里钉钉正在加大力气整合第三方资源,目前可做到初步链接,但全数据互通仍有待时日,这其中涉及企业间数据开放的博弈。
互联互通尚有曙光,但在关键数据交易数据方面的服务工具则是少有人问津,究其主要原因是许多企业试图用B2C的平台交易逻辑来做B2B交易平台,但B2B交易本身有其专属特征,比如“圈层保密定价”、“复杂付款结算”等复杂交易场景。
综上所述,B2B行业目前的最大破局点有二:
一是互联互通的中台服务能力,解决目前大部分企业的“数据孤岛问题”。
二是可以解决B2B可交易的问题,根据B2B的特性重构线上交易体系。
从底层解决了企业内部数据互通+外部数据互通,从而形成产业互通,同时,通过多元复杂交易工具解决B2B难以交易的问题。具体实践有:
一是大建材B2B线上交易的数字供应链业务,通过战采业务、集采业务以及平台积累的供应链能力,为终端、渠道商和供应商等企业用户提供更好的商品、更优的价格以及更多的订单,缩短B2B交易链条,降低流通成本,提高行业效率。
二是围绕B2B交易场景,提供各类SaaS工具和系统解决方案,并通过链入更多的第三方生态服务(如物流、金融、营销、第三方SaaS服务商和硬件服务商等),赋能企业实现B2B交易的线上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,帮助企业降本增效。
三是基于信息技术服务,企业间实现更为精准和高效的供求信息匹配,提高B2B交易的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