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花牡丹既好看又能榨油赚钱——浙江经视报道:科技催开“致富花”
今年是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周年。20年来,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特派员奔赴基层一线,为推动脱贫致富、产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。四月,正逢百花开放的季节,许多新品种花卉不仅装点了大地,也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致富花”。本期《创新浙江》栏目,就让我们在欣赏这些新品种花卉的同时,一起去领略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风采。
国花牡丹,以其雍容华贵而备受推崇,但是油用牡丹却鲜为人知。在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的实验田里,就有这么一片白色的油用牡丹,不仅观赏性强,而且花籽可以榨油,具备较好的综合效益。
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所长 朱开元:
油用牡丹是目前比较新兴的一种木本油料作物,现在我们国内木本油料作物还是非常匮乏的,主要是油茶为主,油用牡丹是一个很好的补充。
提到高档食用油,人们普遍会想到山茶油、橄榄油等。但在朱开元看来,牡丹籽油的表现更为出色,在它的有效成分中,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α-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一般的油品。
据了解,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的专家团队面向产业需要,集聚力量,持续攻关,终于探索出避雨栽培、限根栽培、果园套种、山地栽培等多种模式,为油用牡丹在江南地区的栽培和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。其中,油用牡丹“凤丹”在磐安、诸暨、浦江等地累计推广350余亩,经济效益显著。
油用牡丹现在产量一般在我们本地种植的话,每亩能够做到200斤收籽,200斤籽的话,榨油出油率20%,一般油在40斤油左右,大概在200块钱左右一斤的批发价,可以达到8000块左右的一亩地的收益,所以在山地或者在我们山区发展油用牡丹还是蛮有前景的。
未来,朱开元团队还将在提高油用牡丹的观赏性上加大研发的力度,让油用牡丹发挥出更大的价值,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说起油菜花,大家肯定会想到公路旁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。而如今,黄色已不再是油菜花的标志色了,白色、橙色、粉红、紫红、黄绿……科技的助力让油菜花田变得多姿多彩。
浙江大学设计育种创新团队油菜首席专家 周伟军:
我们用不同颜色的(油菜)进行相互之间的杂交,然后再进行一些(定向)选择。包括把(油菜种子)送到“天上”去过了,(结合)了航天的育种,目的就是进行(各种)筛选,我们田间的筛选,实验室里筛选,把一些产量、品质、抗性等能够符合一般油菜的这么一个方向来做。
我们现在彩色油菜有几种颜色的,像刚才我讲的就是粉色的,还有橘黄的,还有黄绿的可以达到(一般油菜的产量)了,甚至比一般黄色的产量还要高一点,可以到350斤甚至到400斤(每亩)。品质的话,特别像一种白色的,含油量甚至可以到55%。一般的油菜我们现在到50%已经比较高了。
这款由浙江大学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倾心打造的“七彩油菜”,位于德清县新安镇下舍省级粮食功能示范区,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拍照打卡。除了观赏性强外,它的商品性也一点都不逊色。
据了解,“七彩油菜”系列是周伟军团队将油菜与甘蓝、青菜、萝卜等诸多十字花科的农作物杂交,采用分子聚合育种等前沿技术培育而成,除了“有貌”,还很“有料”。同时,油菜根系能分泌多种有机酸,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等多种元素含量,具有涵养土地、整治和保护环境等作用。目前,“七彩油菜”已广泛栽种植于宁波、温州和诸暨、萧山等地,不仅会提高第一产业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入,还会带动第二、三产业,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浙江省林科院林木育种创新团队负责人 李因刚:
这株有一种特别的香味,类似这么多小苗,有几百棵,可能只有这一棵恰恰它有味道。
像这株是我们四年前采来的,现在四年过去了,才刚刚达到开花的年龄,现在花苞在这里,我们才能观测它的性状,也就是说资源从野外收集回来,到能观测到它的性状。一般都要四年、五年以后,然后再经过几年的观测才能拿到品种,差不多十年以上,十年左右已经算是比较顺利的。
正是这独特的味道让科研人员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团队反复试验,终于攻克了嫁接难题,把这株独特的樱花繁育了下来,由一个单株变成了一两百株。对于这个本土品种的研究、选育、栽培过程却持续了近十年。
李因刚介绍,团队在选育过程中,一共收集了117份观赏樱花优株,其中还有些比较好的资源,比如有的花期比较早,有的香味比较淡雅的,科研人员正在潜心研究中。相信未来几年里,会有更多的乡土樱花品种走向市场,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。
想不到,每一朵“致富花”的背后都有科技力量的“加持”。相信,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,将会有更多的农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,服务产业、服务社会。
来源:浙江省科技宣传教育中心、浙江经视
编辑:张琦
转自“创新浙江”微信公众号网页链接